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必须要解决好“三农问题”,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鉴于此, 中机院认为, 农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研究中中机院就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发展农村金融, 推动农村金融模式的健康发展展开了论述, 最后就如何发挥农业经济现代化,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文章就发挥政府职能、创新金融业态、建立风险防控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从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发展的诉求来看, 进行乡村振兴,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是必须的过程, 渐渐实施振兴乡村的政策。这样的情况下, 必须解除城乡二元结构, 不断实现城乡之间的元素合计配置, 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单方向的流向变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良性双方向的流动, 实现了产品和要素之间的一体化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 金融作为关键的因素, 不断推进乡村的经济进步, 需要农村金融的扶持和帮助。由此可见, 政府应加强积极推动城乡建设, 为乡村建立优秀的农业发展体系。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普惠金融建设现状
在2013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 构筑和建设具有普遍服务性质的金融业被确立为了国家级战略目标。在此契机下, 我国农村的金融普惠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并且出现了几个新变化。
第一, 在我国如今城镇化和城乡整体化的步伐中, 农村经济也逐渐活跃了起来, 农村居民对于金融的要求和需求的热情逐渐高涨, 各类金融服务机构也逐渐深入田间地头。呈现出了一种来源方和需求方的双向多样化。在我国原有金融体系下, 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以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 而今, 各类服务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和村民合作社均出现在了广袤的农村大地上, 越来越多样化和多元化。
第二, 随着改革开放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改革和土地“三权”的进一步明确。一些由土地问题所产生的各类历史遗留问题或是新产生的问题也找到了解决之路。
第三,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 市场资本和社会资金融入农村地区的前景一片大好, 并且逐步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中。
第四, 各类新兴金融企业的出现和发展, 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萌芽, 为各类小微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为社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引擎。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到, 金融普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前景是一片光明, 一个崭新的宏伟蓝图正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多元化、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化的新农村。总之, 对于农村地区的金融普遍服务行业, 要多元化, 多样化, 对于各型金融机构都应该鼓励和促进其进入农村地区。
二、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村金融发展的策略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激发农村地区的资源以促进发展, 这就是坚持农村优先, 坚持科学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 对于农村地区的要求也就不能再如同原先的粗狂式、高能耗式发展了, 我们应该依托大数据、互联网、高新技术来振兴我们的农村。
(一) 金融创新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 人口大国, 我国有着广袤的农村地区以及一系列类似于农村的农场、林场等行政设置, 谈及农村发展, 首先就是要扩大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服务规模和服务水平, 提高覆盖度, 在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后, 也要保证其自身发展, 做到屹立不倒, 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百姓。我国农村地区情况复杂, 这就意味着金融机构在进入农村地区时, 要抛弃掉其原有的, 在城市所积累的那一套经验和方法, 要积极创新, 打造一套适合于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方法和策略, 使其符合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市场发展规律。
(二) 大数据的引入
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使打破了世界中存在的实际的隔阂。使社会关系从原来的树枝状变成了网状结构。在这里, 所有的首先是创造者和生产者, 同时也是消费者和合作者, 互联网在乡村振兴的应用, 首先就是打破了原有的传统的以城镇为中心和高地的树枝状结构, 建立了新型的网状结构, 把农村和城镇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打破了原有的距离上的隔阂以及由距离所带来的信息隔阂等。
(三) 金融助力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推动农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内容。坚持精准扶贫扶贫, 不断推进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重点攻克深度扶贫地区的脱贫工作, 同时做好精准脱贫的相关任务。农村金融组织应该坚持优先满足贫困地方的脱贫相关工作, 向深度贫困的地方提供多样的金融服务工作, 努力做好脱贫攻坚战的准备工作;同时加强深度贫困的地方提供扶贫再贷款管理工作, 提高扶贫再贷款倾斜程度;增加深度贫困能够直接得到资金的方式, 确保贫困地方的居民能够有足够嗯补充医疗保险, 切实做到相关保险的全覆盖;完善银行金融组织的相关考核体制, 监管部门和银行内部的考核要充分考虑到对精准扶贫贷款可能存在不良率, 对这样的情况要有容忍度。金融在精准扶贫是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前期准备工作, 做好障碍的清除任务。
三、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发展农村金融的保障举措
在2017年十月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所做的十九大报告中, 提出了新时代农村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为全国人民勾勒出了一幅欣欣向荣、青山绿水、人地和谐的新时代农村画面。为此, 本文认为, 应该充分利用其金融行业的特点, 贴近农民的优势, 主动去发展和促进农村金融行业发展, 展现引领带路作用, 有效的推动地方致富, 致力于乡村振兴。
(一) 凸显政府职能, 为农村金融发展创新融资渠道
2017年9月, 我国农业部举办了农业高峰论坛。在高峰论坛中总结得出有关农业金融的10个创新方法, 这10个创新方案是各地方部门的互相交流总结得出的经验。这十个创新型的发展势头迅猛, 其创造的市场规模基本处于十亿级和百亿级。根据总结我们发现这些创新模式发现和培养实践离不开政府的经济支持, 在政府财政的支持下我国农业经济不断的发展农业经济。我们要利用好政府财政功能, 积极完善农村金融建设。
(二) 注重人才培育, 保障农村金融健康快速发展。
人才培养是农业金融发展的重大难题之一。政府有义务也有责任培养懂得农业和金融知识的人才, 为创意提供支撑。国家应鼓励掌握金融和农业的人才加入到农村农业金融建设队伍之中并为其发放津贴, 以鼓励更多人才加入到农业金融体系中。我国现在农业发展缺乏创造力, 因此, 我过可以建立培训农业和金融知识的机构为农业金融的发展和完善建立坚强的后盾。此外, 还要增强人才培养和招纳, 对人员进行专业培养, 使得越来越多的掌握农业知识和金融知识得人才加入到农业金融体系中。
四、创新金融业态, 助力打造生态乡村金融发展模式
农村地区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其绿色生态,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 我们要时刻注意对生态的保护和宣传, 并将“绿色生态”融入我们金融普遍服务在农村的发展中去, 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 也要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首先, 在任何项目建设和发展计划中都要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 要把“低碳绿色”作为一个准入门槛设在前面:是否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是否做到了节能减排。并鼓励和推动绿色能源进入和促进农村发展。
其次, 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特色小镇”, 这就需要大数据, 互联网的助力, 以改变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 扩展致富渠道, 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多的优势条件。
最后, 推动乡村旅游, 建设绿色农村, 环境友好型农村, 发挥起城市所没有的地区优势。依托山西省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 以此为契机设计开发出人文历史游, 农家乐, 红色旅游等项目, 打造农村发展新引擎。
五、完善风险管控, 注重农村金融风险防范制度改进
第一, 构建信贷与订单合同共存的制度。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需要将信贷与农业订单进行结合。银行需对农业收成有保守估计, 对其利益进行细分, 并设计条款进行利润返点, 提高农民对贷款和生产的积极性。
第二, 构建“金融+科技”的农村金融良好环境。深入分析农村金融科技建设的关键问题, 促进大数据、信息安全等高新科技在农业金融方面的运用, 建立“金融+科技”的良好氛围, 可以消除障碍因素的不良因素, 促使农村金融在城乡融合方面的功能。
结束语
总之,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 如何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发展, 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本文认为, 要加强对农村金融发展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在产品内容上优化其产品结构, 在融资渠道上, 借助政府延伸融资渠道, 在资金管理和风险管控上, 还要结合金融产品, 建立风险防控机制, 只有此才能够让农村金融在振兴乡村战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推动农村建设, 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