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机院从霍山县实际情况出发, 较详细地分析霍山县农机化发展现状和特点、制约因素、发展前景, 提出霍山县农机化发展新路, 对霍山县乡村振兴, 山区农机化事业振兴发展有启迪作用。
1 农机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霍山县域面积20.43万km2, 地貌特征“七山一水一分田, 一分道路和庄园”, 人口36.31万, 是山区县、库区县和革命老区县。霍山种植业以水稻、玉米、茶叶、蚕桑、药材、油菜为主, 养殖业以养猪、鸡、鱼、牛类为主。2017年底, 全县常用耕地面积16 856 hm2,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 096 hm2, 农机总动力33.88万k W,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 走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农机化发展, 解放了劳动力,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助力脱贫攻坚、污染防治, 农民享受现代文明成果,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现实。推动乡村振兴,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的实现。
农业机械化发展呈如下明显特色:
(1) 农业机械的发展。霍山县占85%主要农作物为水稻, 耕栽收环节中耕收环节已有90%以上实现机械化, 耕作环节农机结构向大中型农机发展, 大中型耕作农机、插秧机械成为新的增长点。特色产业如茶园管理和设施农业等方面农业机械继续增长, 拖拉机变型运输机呈下降趋势。
(2) 农机化服务。农业 (农机) 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公司、家庭农场、农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农民有了较快发展, 由以往家庭个体经营服务为主逐渐向新型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农民经营服务发展。
(3) 农机管理服务。以油管机行政经济管理手段走向以法管机阶段。建立了监理、推广、培训、维修、供应几大体系, 建立了县乡村管理服务网络。机械管理上也向主管变型拖拉机向田间作业机械等全面监管转变。
2 农机化发展制约的因素
(1) 机制人员。2000年后改革县农机局降格县农委管理, 乡镇农机站撤并, 三权下放乡镇管理, 乡镇农机人员大幅精简, 由原来62人减为28人, 现每乡镇一般只有一到二人。懂理论又会技术操作的精兵强将不多, 结构也不合理, 高学历农机专家少, 更不要说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 指导全县农机工作专职、专业、专素质不高。
(2) 田路配套。我县南部土地资源多分布在山间地角, 田块小、坡地多、高差大且分散, 农机作业没有理想的作业环境, 交通不便, 机耕道不配套, 灌溉设施不完善, 机械下田作业转移困难, 农机具不能到达作业地点等等, 制约农机化发展。
(3) 机械装备。水稻种栽机械化发展缓慢, 小型农机多, 大中型农机少, 低档次农机多, 高档次农机少, 动力机械多, 配套农具少, 部分农机闲置利用率不高, 农机化作业主要限于粮食作业, 畜牧业、林业、茶园管理等机械发展滞后。部分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等待突破, 农机结构发展不平衡, 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
3 农机化发展前景
(1) 国家对“三农”政策支持, 农机化事业迎来难得发展机遇。十八大报告提出,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四化同步发展。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可见中央重视“三农”、重视粮食安全, 发展农业现代化确保粮食安全, 农机化大有可为, 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作为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标志,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同时, 城镇化发展、户籍制度改革、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 推动农民购置农业机械, 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2) 城镇化发展将加快土地流转经营, 推动规模经营选择农机化是现实需要。我国城镇化水平有50%多, 这是按常住人口计算的, 实际如按户籍人口计算, 仅30%多, 而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一般在70%~80%, 可见我国城镇化发展空间还很大, 农民转为市民数量仍很大。“历史会不断重演, 但不会简单的重复”, 我国1978年开始实施具有划时代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解决了困扰中国几千年人民吃饭问题。至今已有40年了, 但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农村大批劳动力进城务工, 造成土地抛荒、闲置, 出现“农二代、农三代”不会也不愿种田现象。现在以户为单位种田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 可以说制约了农业生产发展, 需要再走规模经营之路。同时, 我县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改善生产条件, 便于土地流转, 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从较长时期看, 土地流转集中到少数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包经营, 符合国家发展现代农业, 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要求, 是农业发展新趋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农民、专业农民、城镇化发展, 农机化将是替代农业生产现实需要和最优选择。
(3) 霍山县经济快速发展, 为霍山县农机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从霍山县经济发展来看, 2017年GDP总值167亿元, 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 财政收入18.7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134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164元, 经济实力居全省县市前列, 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 被经济学界誉为“霍山现象”。县委、县政府将农机化列入议事日程, 相关部门也越来越支持农机化发展, 具备加大农机化投入建设条件, 经济的发展是需要农机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机化发展也是霍山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需要。
一是从霍山工业经济发展看需要劳动力, 由于工业经济发展, 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部分转移进厂务工, 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多为年老体弱人员, 由于农业生产作业季节性很强, 使得劳动力严重不足, 现在雇工成本高, 而且人难找, 同时农民进厂务工, 经济收入大幅提高, 年青一代思想观念转变快, 深知农业生产“面朝黄土, 背朝天”作业辛苦, 希望享受现代文明成果, 农民盼望农机作业, 形成农机市场供不应求, 牵动农机化发展。
二是从我县农机推广发展来看, 如在推广机收过程中, 出现农民拦机排队、托人说情请收割等现象, 农民强烈需要农机化服务愿望。
三是从农民考虑成本来看, 城镇化发展, 劳动力转移, 选择机械, 经济合算, 劳动体面。
4 农机化发展对策和新路
(1) 编制霍山县农机化发展规划 (中长期) 。规划编制结合霍山县特殊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科学发展原则, 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
(2) 加强项目编制实施建设, 推进农机化发展。结合实际编制申报农机化项目, 以项目为支撑推动农机化发展。项目编制要全面, 涉及农业生产中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 但也要突出重点、难点和生活需要效益高的农机化发展项目建设, 由于霍山县农业耕地85%是种水稻, 10%左右种玉米、小麦, 重点放在水稻全程机械化方面, 种植业方面可编制农机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推进机插项目, 山区茶园管理项目, 结合环保、污染防治、脱贫攻坚工作, 如秸秆还田机械化、农事服务中心、节水灌溉项目等, 以点带面推动农机化水平。另外, 政府在涉农项目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土地流转、水利建设、美丽集镇、美丽乡村、乡村道路、污染防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建设项目中有农机化配套建设内容, 加大对农机化发展的投入。
(3) 加强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引进与推广。从霍山县种植结构统计数字和地理条件看, 山内围绕茶叶、药材、板粟等特色产业, 以引导发展小农机为主;山外围绕支柱产业如水稻、玉米等, 引导发展大中型农机, 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由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流转等为大中型农机发展创造条件, 提高效率效益, 能实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经营者利润最大化。引进与推广农机化技术在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等各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广泛应用, 提升作业水平。在水稻生产上, 重点是继续提高耕作、收获机械化水平, 突破机插瓶颈, 逐步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在山区特色产业, 重点是考虑农村劳动力急剧减少, 目前仍以劳动密集方式维持生产的产业机械化问题。如茶叶、蚕桑、百合、板粟等主要特色产业的机械化生产技术引进推广。
(4) 加强农机化服务市场建设, 走产业化道路。对于种植业机械化生产, 应从耕作等单项服务向植保、收割、排灌、脱粒、运输、深加工等全程多项服务转变, 从单纯减轻劳动强度向高产、增效、增收方向转变。立足农机, 走出农机, 全面推进农机多种经营和新领域开发, 充分占领服务市场。培育龙头, 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公司、农机大户, 增强农机服务能力。综合性服务龙头建设, 影响甚至左右一个县农机服务结构的优化和服务水平提高, 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农机作业组织与管理, 形成竞争有序的农机服务市场;提高组织化、系列化程度, 提高机械利用率。
(5) 加强农机管理体系队伍建设。加强农机推广队伍建设, 要加大培训力度,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 对乡镇全部农机推广人员开展培训, 以适应新形势对农机推广工作的新要求。要加强专家型农机人才的培养, 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 指导全县农机推广工作, 提升全县农机推广队伍整体水平。要完善农机 (推广) 管理机制, 各尽其责、各施其能, 激发工作热情, 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加强农机使用经营者的素质建设, 培养新型 (农机) 职业农民、专业农民, 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效应。
(6) 加大对农机化投入力度。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山区县应进行倾斜, 扩大补贴范围, 提高补贴比例, 并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专业农民等倾斜, 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建设乡村道路、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流转规划等建设中要与农机化作业相结合, 为农机化生产创造作业条件。要保障农机推广经费, 将农机推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并视情况逐年增加, 保障农机推广工作开展。
中机院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意义、政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深入剖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后经济效益及投资机遇,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半农半X庄园、文创街区、乡村特色产业园规划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经手相关案例近百个,如:
乡村旅游项目:北京大兴区爱情海玫瑰园定位及业态规划
乡村振兴项目:福建福州闽侯县城乡发展战略规划
达州市富硒茶及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四川宣汉县马渡石林茶海观光农业园总体建设规划
北京蟹岛农业观光园总体建设规划
黑龙江大庆市循环农业发展规划
汕尾市陆河县林中花溪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项目
河间景和田园综合体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