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市委提出了全力打造“三个中心”和建设“四更”长沙、构建国家中心城市新格局的奋斗目标。面对长沙新的发展定位和发展要求,长沙高新区作为国家级园区责无旁贷地要当先锋、打头阵、挑大梁,要充分发挥园区主阵地、主攻手和主力军作用,在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征程中实干担当、勇立潮头,率先打造全市第一个“五千亿级”园区和 3 至 4 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近年来,长沙高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提出了“奋力争先晋位,建设一流科技园区”的崭新目标,狠抓产业发展和创新平台建设,综合实力排名全国高新区第 16 位,创新能力进入全国高新区前十,具备了率先打造全市“五千亿级”园区和全国有影响力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基础和优势。一是有强劲的“三大国家级战略”叠加优势。作为长株潭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湖南湘江新区“三区”叠加的核心区,长沙高新区成为全国少数几个集国家三大战略平台于一身的国家级高新区。二是有雄厚的高新产业创新实力。长沙高新区经过近三十年的艰苦创业,厚积薄发,已初步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今年 1至 8 月,麓谷园区实现企业总收入 1780 亿元,增长 22%,新增注册各类企业 2000 多家,企业总
数突破 15000 家。建成了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中科院天仪空间研究院、湖南航天新材料研究院、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等 60 多个国家级和 400 多个省级创新平台;聚集了一批高层次人才资源,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13 人,省“百人计划”专家 42 人,市“3635 计划”专家 86 人。三是有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潜在先机。先进制造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保持中高速增长,在园区企业总收入中占比达到 65%。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和北斗导航等新兴产业蓄势启航,今年已新引进移动互联网企业近千家,预计年末移动互联网企业总数将超过 3000 家。投资 50 亿元的军民融合产业园加快建设,成为长沙建设全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示范基地的核心载体。
率先打造“五千亿级”园区,助推长沙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我们应着力在以下五方面努力:
1.坚持创新驱动,率先引领示范。按照“三区一极”战略定位,抓紧实施自创区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5) ,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步伐。抓紧规划、建设长沙未来科技城,着力聚集做实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打造“中国自主创新中心新地标” 。加快建设一批重点示范项目,推进省国际低碳技术交易中心、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做优“麓谷·创界”众创空间品牌,重点支持一批众创平台和专业孵化器建设。加快“人才特区”建设,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拓宽资本链。继续办好移动互联网岳麓峰会、卫星导航技术年会和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等大型品牌活动,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
2.坚持产业支撑,提升竞争实力。大力实施“麓谷智造 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经济保持中高速。加快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大力支持中联重科、长城信息、威胜集团和梦洁家纺等一批龙头优势企业改造升级,推动制造业智能化、信息化、高端化发展,做强主导产业,担当长沙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主力军。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四新”经济为导向,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全省移动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和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产业园,突出发展移动互联网、北斗导航、3D 打印、航空航天等特色产业和文化创意、大数据、物联网以及检验检测等高端服务业,做大新兴产业。力争 3-5 年内,培育 3-4 个“千亿级”产业、一批“百亿级”企业和“十亿级”企业方阵,实现企业总收入在现有基础上再翻一番,突破园区“五千亿级”大关。
3.坚持项目带动,增强发展动力。充分发挥“三区”叠加的国家级平台效应,着力招大引强,积极对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产业资源和创新平台,瞄准世界 500 强、国内 100 强和央企、上市公司等高端企业,开展精准招商,以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项目引领产业倍增。狠抓项目建设和“两帮两促” ,建立企业联点帮扶和问题建账销号工作机制,全面实施项目联点、报建代办、开工约谈等十大举措,促进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达产,加快尖山湖国际创新中心、军民融合产业园和雷宜锌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投资 40 亿元、50 亿元的大项目建设步伐,力促中国通号智能轨道交通产业园、中兴通讯长沙智能制造基地、中国联通长沙云计算中心、丰树长沙产业园二期等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加速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4.坚持全球视野,拓展开放平台。借力长沙开放大格局和开放大通道,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全面补齐对外开放的短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充分利用高新区国际科技商务平台,加强与美国、德国、法国、北欧、俄罗斯、韩国、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东南亚等众多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国际科技与商务合作、科技成果与技术转移跨境交流平台。积极引进跨国研发中心,鼓励中联重科、远大住工、三诺生物等本地骨干企业境外投资和海外并购,探索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园、公用型保税仓库,全面建设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互联互通,对接融入大交通格局。
5.坚持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加快改革创新步伐,积极推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突出产业服务功能和创新创业需求,打造精简、高效、优质、便捷的管理服务平台。大力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落实好简政放权的职能职责,进一步完善负面清单、权力清单、流程清单等系列“清单”制度,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事项,全面实行在线审批,实现“园内事园内办结” ,着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时间最短、审批流程最优、最具吸引力”的高效园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展现敢于创新、雷厉风行、实干有为的高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