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青岛市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淘宝村是目前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主要形式,探究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有利于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本文以青岛市8个淘宝村问卷数据为基础,讨论不同影响因素对青岛市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作用路径关系。结果显示:(1)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和农民素质水平均通过影响网商能力水平间接影响淘宝村发展。(2)政府行为对淘宝村发展具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农民素质水平和网商能力间接影响淘宝村发展。(3)网商能力对淘宝村发展具有直接显著正向影响,并且是其他关键影响因素作用于淘宝村发展的枢纽,发挥中介效应。


一、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发放与回收

为了保证问卷设计的合理有效性,首先根据现阶段青岛市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分别对26名“淘宝村”村民、网商和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主要内容包括村民的收入支出情况、网商的经营能力水平、政府政策制定实施现状、农村网络通讯和交通通畅度。根据半结构化访谈结果整理出32个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细节指标,结合专家给定意见对指标进行筛选,最终确定22个题项构成正式调查问卷,并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量化相应题目答案。


问卷来源的多样化可以有效减少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系统误差,尽可能保证真实的样本数据,因此本研究随机抽取青岛市以“淘宝村”村民、“淘宝村”网商、电子商务协会、地方政府部门相关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线上发放和现场发放两种问卷发放方式,以保证问卷真实性、问卷广发和问卷数量。本研究共发放700份调查问卷,回收679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7%,剔除无效问卷52份,终有效的问卷数量为62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9.6%。


(二)探索性因子分析

本文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FA方法对选取的1/3样本数据进行同源偏差检验,得到未经旋转条件下的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31.758%,符合40%判断标准,所以本研究问卷同源性偏差可以接受。信度检验是针对获取数据的内部相关性和一致性程度的验证方法。问卷整体的Cronbach’sα值为0.887,各个影响因子及淘宝村发展层面的Cronbach’sα值分别为:0.621、0.625、0.703、0.731、0.658,这说明问卷数据测量结果符合信度标准,各个观测变量内部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具有较高信度。


问卷效度测量主要包括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方面。本研究问卷的观察变量选定和题项设计是根据相关文献、科学理论及相关专家讨论修订等综合考虑的结果,保证各选择变量和题项基本包括了影响“淘宝村”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本问卷具备良好的内容效度。在结构效度方面,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对每个潜变量和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测量变量进行分别进行分析,均仅得到一个主因子,且特征值大于1,各观测变量对应的因子载荷均在0.45以上,高于0.4的最低限制水平,因此本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为提取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的不同维度,本文采用SPSS软件并随机抽取1/3总样本的共191份问卷为基础对18个观测变量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892,Bartlett球形检验的Sig值为0.000<0.001,近似卡方值为733.120,df.=120,数据差异显著,表明该问卷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本文通过主成分提取方法和方差最大旋转法,设置选取4个主成分作为研究所需的潜变量,并以保留只在某一因子上载荷大于或等于0.45的题项的原则,剔除第11、16题项,得到旋转成分矩阵表3。


此外,各因子的组合信度值分别为0.742、0.7416、0.7245、0.6788,符合CR应大于0.5的标准,表明各因子内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本研究数据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影响因素的解释总方差结果中,四个提取因子的累积解释程度为52.21%,达到50%解释标准,且特征值大于1,所以本研究提取的因子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见表1)。

旋转成分矩阵

表1  旋转成分矩阵


旋转成分矩阵反映了因子分析的结果,将因子1定义为农民素质水平因素,将因子2命名为网商能力因素,将因子3定义为基础设施因素,将因子4命名为政府行为。


二、研究假设与模型验证

(一)研究假设

相关研究显示产业集群中劳动生产率具有集群内生性,且规模收益呈现出随劳动力扩张递增的现象。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是自发形成的集群,其规模扩大主要依赖于农民电子商务创业就业。朱明芬提出基础设施给农民提供了创业就业机会;农民个人素质直接影响其创业就业素质和能力。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农民提供学习平台,进而提高了农民的电子商务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增加了农民抓住创业就业机会的概率。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中农民的素质是在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上发展的,计算机设备、通讯设备和互联网覆盖率等因素对集群的农民知识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提出H1。H1: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与农民素质水平呈正相关。


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商数量急剧增长,该群体的出现为农村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形成的推动者。网商群体是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直接参与主体,网商各方面能力在集群阶段性发展过程中,为应对网商数量和集群规模扩大产生的竞争力逐渐凸显。因此本文认为网商能力水平能够直接体现集群发展的阶段,对于集群的发展具有正向的影响。因此,提出H2。


H2:网商能力与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呈正相关。农民是农村电子商务的潜在创业群体,成功创业网商的出现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提升了农民的电子商务知识水平,激发了农民的电子商务创业热情。本文认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特有熟人关系网络使得网商能力有一大部分是通过与农民的交往互动提升的,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对网商的兴趣对网商能力水平有着重要影响。此外,普通农民通过对电子商务知识的深入了解,会改变其对电子商务的排斥观念并产生新的理解,大大增加普通农民到网商进行角色转换的可能性,从而扩大集群规模和经济收入,这两方面都直接体现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发展。因此,提出H3、H4。


H3:农民的素质水平与网商能力呈正相关。

H4:农民的素质水平与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发展呈正相关。


在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中,政府行为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研究显示政府不能占主导地位,否则会造成企业的依赖性,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推动产业集群等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政府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机构建设等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规范的制度环境和外部条件。政府通过制定政策、颁布法律法规为其提供稳定的交往环境;基础设施方面所包含的因素主要是集群发展阶段中政府干预的产物,是以政府行为为基础的。有理由认为基础设施因素是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发展的基础,并随着集群发展进程中政府的干预逐渐得到完善,最终影响集群的发展;此外,政府行为为农村电子商务营造优良的政策和电子商务市场环境,稳定的环境是集群发展的保证,制度政策的变动、交易市场环境的变化都对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提出H5、H6、H7。


H5:政府的行为与农民素质水平呈正相关。

H6:政府的行为与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呈正相关。

H7:政府的行为与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发展呈正相关。


(二)模型验证

在路径假设和理论模型基础上,本研究以剩余2/3样本为基础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AMOS20.0进行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并根据修正意见及现实理论进行模型修正,对检验模型与样本数据进行拟合处理,使各项指数达到拟合度标准,测量结果显示χ2(卡方)和df(自由度)比值为1.493<2,RMSEA为0.034远小于0.08,GFI、NFI、RFI、IFI、TLI和CFI指标测量值均在0.9之上,各项拟合度指标均达到要求的适配度标准;运用极大似然法(MaximumLikelihood)进行模型路径估计,各标准化路径系数均小于1,各潜在变量之间不存在高度相关的现象。因此,所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与实际数据之间的拟合程度较好,具有良好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质量。


(三)结果讨论及建议

结合路径检验结果可以发现基础设施与农民素质水平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78,且P值显示该条路径在0.002水平下显著,表明假设H1通过假设检验,基础设施对农民素质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民素质水平的基础,通过提升农民素质水平提高参与率,扩大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市场规模和经济收益。因此,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进行电子商务知识培训课程,提升农民电子商务知识素养提供物质基础。


网商能力对“淘宝村”发展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54,且P值显示该条路径在0.006水平下显著,表明假设H2通过假设检验,网商能力对“淘宝村”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网商是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衍生的特有群体和直接参与主体,因此应对该群体进行专业互联网知识和技能培养,提高其科学技术水平,使其能对农村及城市电子商务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促进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


农村居民素质水平与网商能力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95,且P值显示该条路径在0.001水平下显著,表明假设H3通过假设检验,农村居民素质水平对网商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民素质水平与“淘宝村”发展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4,P值为0.591远大于0.05,表明假设H4未通过假设检验,农村居民素质水平对“淘宝村”没有直接影响关系。主要原因可能是农村居民是潜在的“淘宝村”参与者,实际上未直接关系到“淘宝村”的发展。因此,应加强知识素养水平较高的居民与网商群体的沟通,创造网商与普通农民群众接触机会,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政府行为与基础设施对“淘宝村”发展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96和0.62,且均在0.001水平下显著,表明假设H6、H7均通过假设检验,政府行为对基础设施完善度和“淘宝村”发展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行为与农民素质水平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8,P值为0.463远大于0.05,表明假设H4未通过假设检验,政府行为对农民素质水平影响关系不显著。主要原因可能是普通农民对政府行为的理解存在延时效果,要通过“能人”的解释逐步吸收,因此政府行为对农村居民素质水平的直接作用并不显著。政府行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外部影响因素,要紧紧抓住基础设施对集群发展的强影响关系,适当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创造优质的外部条件。


三、结语

本文以农村经济、市场规模、电子商务环境和信息化四个层面度量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程度,在农村电子商务影响因素相关研究基础上,总结出政府政策支持、互联网覆盖范围、通讯、计算机设备、居民受教育水平、居民网商意愿、网上交互能力等18个观测变量,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归纳得到政府行为、基础设施、村民素质水平、网商能力四个潜变量,在此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四个潜变量对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进程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农村居民素质水平、政府行为和网商能力四个方面,基础设施和农村居民素质水平对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不存在直接影响关系,且政府行为对基础设施有显著正向影响,基础设施对农村居民素质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居民素质水平对网商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行为包括电子商务协会、公共服务体系、农村电商政策、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四个方面,政府行为是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演化成熟期政府干预过程中产生的,是促进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实证结果发现,当前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硬件条件已基本具备,如网络覆盖、物流网点等,实质发展中的重点应向软件建设方向发展,如提高农村电商从业者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高校在此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当前,高校在构建产业学院和乡村振兴学院方面正在进行探索和尝试,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举措,又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发挥校政企各自特长,将乡村振兴学院打造成为乡村人才第一资源、乡村科技第一生产力与乡村创新发展第一动力的汇聚站。通过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打造产教融合型实习实训基地、创建产业学院、新青年农人和农村电商新组合,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提升农业电商人才的整体素质,促进农产品增收、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作者:赵健  杨磊   潘桂花)




上一篇:民族地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及实践路径

下一篇: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茶叶品牌现状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