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从新材料行业的现状着手,对化工新材料产业对低碳发展的影响进行了重点分析,本章节针对化工新材料的发展提出了四点措施,具体如下:
一、加强炼化转型升级,转变炼油行业,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应不断转变和调整炼油行业,实现炼化的转型升级,让整个行业能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我国的成品油消费现阶段表现出趋缓的特点,但是整个市场对新材料的消费需求却比较旺盛,增加下游化工新材料和化工原料的产量,减少油品的产量,不仅是促进炼化行业转型升级的趋势,而且也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二、加强科技创新
在市场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以及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最近几年我国的新材料无论是在年均增速方面,还是在产量、产能方面,均处于全球前列,然而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发现,在世界的产业价值链当中,我国的化工新材料则处在中低端,现有产品无论是附加值还是技术含量,均比较低,和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有些新材料因为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技术研发速度比较缓慢,所以对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对外依存度。应重视试验基地的建设工作,积极开展试验研究,加大投入力度,对于核心技术应真正地实现自主掌握,并积极应用到工业化的生产活动中,满足生产需求,让我国能在化工新材料领域中实现高水平科技的自强和自立。除此之外,应对落后产能进行淘汰,对产业结构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
三、加强协同创新
新材料产业不仅具有明显的基础性特点,其战略性特点也非常突出,国家层面的竞争也越来越突出。分析我国化工新材料市场的现状发现,现阶段的消费需求正表现为不断增加的趋势,同时国家也针对新材料产业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政策,社会各界也开始更加重视化工新材料,各个省市也针对化工产业的发展颁发出台了各种规划,开始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国内无论是石油石化企业,还是科研院所,也开始进行积极布局,加大投入重点研发化工新材料;在国内的化工新材料市场中,国际化工公司以及石油巨头也越来越多,新材料也成为了了新建大型石化项目的主要产品线,项目的运营主体也表现出明显的多样化局面。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规划设计,将大型的石油石化企业当成是创新的重要战场,将国家级的新材料科研项目当成重点,让生产运营、创新投入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相关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共同参与,促进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和深度融合,对石化企业的产业链短板进行有效弥补,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四、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从化工产业链进行分析法案,化工新材料还处在末端,大企业在过往并没有过多的涉足化工新材料,缺乏高层次的人才,缺乏创新能力,进而对业务发展造成直接影响。对国家相关部门来讲,应超前布局,针对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制定科学的措施,并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尤其是专业性的战略领军人才,让人才短缺的现象得以有效解决。从企业方面分析,则应积极招聘和录用新材料科技人才,对现阶段的人才队伍应认真做好培养工作,将科研项目当成人才培养的载体,让科技创新机制、体制得以充分激发,简政放权、组建团队,对人才待遇进行合理调整和提升,让其创新活力得以充分激发,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使炼化行业有效实现转型和升级。(作者:黄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