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D模式产业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伴随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保护成为人们必须正视的问题。我国生态治理共经历3个阶段。一是“谁污染,谁治理”,即工业企业等通过自行处理或委托处理的方式,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处理成本属于企业生产成本。该处理模式多为工程总承包(EPC)模式。二是“谁付费,谁受益”,该阶段以恢复被污染的土地、水体等为目标,环境改善的相关设施由有关使用者付费,同时政府会进行补贴。该阶段使用的多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三是“谁开发、谁保护”,在帮助政府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创新拓展生态价值,带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极大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积极对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

EOD模式产业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是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一言以蔽之,EOD模式就是怎么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首先,EOD模式对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存共生具有重要意义。EOD模式创新的产业融合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通点是通过生态治理提升产业开发效益,实现双赢。这使得生态保护和地区经济发展之间产生纽带,使地区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成为互相连接的一个整体。


其次,地区生态保护中的生态产品价值需要EOD模式来实现。过往的生态保护一般与相关配套产业开发存在错位,无法直接将生态保护效益转化为产业的经济收益。EOD模式起到连通二者的作用,促使地块生态恢复后产生的生态溢价能够对产业开发成本进行补偿,从而使生态产品的价值得到体现。最后,EOD模式解决传统环境保护资金主要依靠政府的困境。过去,生态治理和生态恢复一直是各地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依靠中央财政支持及地方政府补贴,在中央财政未及时到位或地方补贴吃紧的情况下很容易暴露资金来源有限、依赖性太强的问题,因此这种没有内生动力的模式注定难以为继。EOD模式的出现可以很好地扭转这一局面,使得公益性强的环境保护项目和产业经济紧密结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总体而言,EOD模式的实施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生态产品价值的体现以及自然资源的增值与利用,也有利于地方经济增长、就业带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社会资本能够通过经营性项目获取足额回报,而地方政府也能在减少财政压力的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者:夏得月,刘雨菲,周毅,李嘉)




上一篇:EOD项目实践面临的挑战及实施对策建议(附湖南省EOD项目案例)

下一篇:马鞍山市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EOD项目探究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