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的问题分析

生物医药产业是河北省重点主导的产业之一,河北省的生物医药产业有雄厚的历史沉淀与专业基础,省会石家庄因有大量医药制造业聚集,也被称为“药都”。 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尤其重视,近些年来有大量的政策支持,河北省内也建立了大量的生物医药产业园,以便强化产业聚集力。 除了省内医药行业五朵金花———石药集团、华北制药集团、以岭药业、神威制药、石家庄四药五大强企外,也产生了大量的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促进了河北省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但是不可否认河北省生物医药产业排名在全国呈下降趋势,下面一起来探讨一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的问题分析


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逐步壮大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是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政策密集型以及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一)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京津冀区域是对中国的“首都经济圈”概念的演变,地区涵盖北京、天津、河北;京津冀是我国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经济发展中心,具有强大的经济优势、政策优势、文化科技资源优势,具备良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础,人才众多,研发实力雄厚。


但是,细分京津冀地区各区域发展,北京的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远远大于天津和河北地区。 由于区域政策倾斜程度不同,教育资源、科教文化、经济发展等各种要素存在严重的区域失衡。 根据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2018 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2017 年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中排名第一,而天津市和河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排位则远落后于北京市,并且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竞争力也呈现逐步下降趋势。


(二)河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河北省医药行业通过历史沉淀拥有雄厚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省会石家庄也有“药都”的称号。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河北省的主导产业之一,对河北省的经济起到强大的带动作用,建设了多所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形成聚集力量。 众多优质药企聚集在石家庄,包括众多龙头企业,如石药集团、华北制药、四药集团、以岭药业、神威药业、常山生化、奥星制药、威远生化等大型医药企业。


虽然河北省医药制药企业数量众多,发展较快,但是不得不承认河北省在新的技术领域变革和区域布局发展中的竞争力大不如前,正逐渐减弱,与江苏等医药大省相比,优势逐渐消退,发展速度变缓,差距逐渐拉大。 国内医药产业更集中于环渤海区域和长三角区域,这些地区无论资金和人才聚集度相较于河北省吸引强度都要高,所以河北省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任重而道远。


二、河北省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第一,河北紧邻北京、天津这类经济发达城市,大量优秀生物科技人才都被北京、天津吸引过去,导致生物医药优秀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端技术研发类型人才,直接导致科研技术研究和创新开发能力不足。 相关数据显示,2017 年河北省生物医药大型企业中研发人才为 2858 人,而北京相关研发人员有 4036 人,相比之下,河北省急需大量研发人才。 第二,河北省生物医药实验室有待增加, 医疗器械研发缺乏创新创意,不能满足目前人们的使用需求,迫切需要提高自主研发创新能力。 第三,河北省生物医药技术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快速产业化的机制并不完善也不健全, 导致产品升级缓慢,品种类型重复,自主研发能力较弱;而且,河北省与省内生物医药相关高校的校企合作结果并不理想,机制不健全,科研成果转化较慢。


(二)医药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不足

1.人才总量不足。 目前现有的人才队伍人不能满足河北省医药产业高速发展研究的需求,人才短缺问题亟须解决。 在生物医药产业中将人才分类为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三种,其中技术型人才在研究创新中起到决定作用。 虽然河北省近些年来在人才招聘方面有了不小的成绩,但是生物医药行业人才在河北省缺口依然很大,专业性人才数量严重不足。 据调查,专业型人才数量只占产业人才总数的 17.4%。对 28 家生物医药企业的调查发现, 接近 50%的企业表示公司严重缺乏高技术型人才,仅靠目前的技术人才数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由此可见,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缺乏是河北省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 近些年,省政府通过各种人才引进政策,引进不少高层次技术人员,但总体上,人才还是相对缺乏,硕士及以上学位人才仅占该产业 4.04%。 正是专业型人才的严重不足,导致河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研发的意识,产品也只能以仿制为主。


2.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后备军力量不足。 河北省生物医药相关专业一本高校每年约招生 1600 人, 然而仅石家庄以岭药业、石药集团、神威药业、华北制药、石家庄四药集团这五家企业对生物医学制药领域的初级技术人员的需求就达到了 1400 人,供给严重不足。 此外,河北省高校生物医药相关学科基础与实力整体较薄弱,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科研水平都较弱,以当前能力培养出来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3.企业人才投入培训经费短缺。 企业每年在科研上投入大量的经费,但华北制药集团 3 年的人才培养经费仅有 1200万元,而用于人才引进也仅有 100 万元,石药集团 3 年内的培训与人才引进经费共有 1100 万元。 这些资金与其对科研投入的资金相比微不足道,主要是企业认为人才的培养周期过长、成本高、见效慢,并且有员工学成后离职的风险。 因此,企业对人才的投入培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医药物流行业发展问题

1.物流政策有待完善,相关部门制度不一。 河北省医药物流各部门组织过于分散,呈现小而全、分散化形态,不利于政府或部门统一领导和组织规划。 物流体系的紊乱以及制度的不完善非常不利于医药物流行业的发展。


2.第三方医药物流行业专业性不高。 目前河北省医药物品的运输绝大部分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但是市面上物流公司无论大小都属于综合运输, 并非专门的医药物流运输。 由于生物医药本身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常常会出现普通的物流公司不了解药品的包装、存储、运输等特殊要求对医药品造成破损和污染,给医药供应商和药品使用者带来很大的安全影响。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众多大型医药公司需要更专业、更全面化的医药物流服务,但是目前的医药生物物流仅能提供存储、运输等低端下游的服务。


3.物流专业人才严重短缺。 河北省共有 32 所高校,但是开放物流相关本科专业的不过四五家,全省几乎没有相关物流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导致河北省物流人才严重短缺匮乏,也因此与北京、天津等地区医药物流行业的专业程度和运营发展拉大了差距。


(四)产业集聚度较低

1.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生物医药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与美国、英国、德国等众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知识产权意识非常淡薄。 石家庄药企多生产仿制药,主要就是因为仿制药成本低、收益周期短、容易模仿,可以快速获得利润。 由此看出,河北省生物医药园对于知识产权的管理相当混乱。 医药院区内的企业也会因为知识产权的问题,为了避免核心技术的流失,拒绝互相交流,深度沟通。


2.整体技术创新不足。 河北省的生物医药产业多为传统的制药基地,资金短缺,人才不足。 相比于其他医药强省,河北省政府对科研的投入过少,无法保障技术创新的资金可以长此以往地投入。 由此河北省的生物制药一直处于一个低端生产水平,只能生产无科研含量、市场上无竞争力的仿制药,获得微薄的利润供应企业的运行,导致投入研发创新的资金短缺,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


3.技术共享意识不足。 河北省近些年依据政策创建了多个生物医药产业园,石家庄医药产业园更是聚集了本市 95%以上的医药资源。 但是各大企业各自为营,紧护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科技资源,以免泄露,缺乏交流沟通平台。 企业之间互不开放信息,无法发挥产业园区整合资源的作用,造成资源浪费,企业在园区内只能形成表面的聚集而不能达到真正的产业聚集。(作者:尹星月)




上一篇:金华开发区秋滨老工业城及滨江区块城市设计方案

下一篇:河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出的建议和对策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