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安区和河北邢台市宁晋县有关产业空间土地复合利用和地上地下立体开发的典型经验,在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创建活动中获得推介。其中,上海静安区以土地混合利用和地上地下立体开发为政策抓手,引导产业空间混合利用,鼓励开发地下空间,打造形成多功能利用的典型区域。河北邢台市宁晋县鼓励引导轻工产业企业集聚发展,打造多楼层、立体化的城市经济综合体,特别是借助当地的窑坑地势,打造下沉式综合生产车间,实现产业空间功能集成、用途相辅。通过对两地典型经验的深度分析,提炼得到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包括:
一是开展产业园区地下空间专项规划与设计。基于开放、共享、高效、融合、以人为本的规划与设计理念,在满足园区产业需求及建筑特征的前提下进行产业功能复合化组织、水平与垂直交通有机整合、剩余空间合理高质量利用、生态可持续化绿色空间布局等地下空间设计工作,为创造丰富、高效、集约化的产业园地下空间发挥规划先导作用。
二是制定产业园区地下空间开发激励性政策。在地下空间差别化供应制度方面,明确结建项目地表地下一并取得,不另行办理用地手续,公共地下通道可采取划拨方式取得;附着于公益设施项目配建少量(不超过地下总建筑面积20%)经营性商业设施,可通过协议出让方式取得;已划拨取得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交通枢纽等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工程建成投运后,经规划批准新设立配建的部分经营性地下空间,可通过协议出让方式取得。在地下空间取得成本方面,明确划拨地下空间,免收征地成本;地下地表整体出让时,地下部分不另行收取土地出让金。
三是将三维地籍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纳入土地管理工作全流程。改变我国地下空间开发“重技术、轻产权”的现状,运用三维地籍管理技术方法明晰地上地下不同产权体的权利边界,厘清各主体投资的界面和成本分摊规则,并引入三维测绘和三维登记等技术支撑,创新产权冲突协调规则。
四是在城市更新的更大范畴下统筹考虑产业园区地下空间开发。对于产业园区的更新工作,要转变功能分区的理念,在产业向科技创新转型的趋势下,对工业园的土地功能进行混合重构,推动在园区内部实现产业、居住、商业等多种用地的功能混合,将同质化的工业用地更新为功能多元化的产业社区,吸引科技人才、产业人才聚集,共同推动创新创业生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