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产业作为健康事业发展的市场化风向标逐渐活跃起来

        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而我国健康产业仅占GDP比重的4%~5%,与美国、日本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大健康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他强调,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据此,社会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受到了有始以来的最广泛关注,健康产业作为健康事业发展的市场化风向标也活跃起来,尤其是英特网、大数据、智能化、信息化等新媒体、新技术、新服务的全面影响和应用,不仅颠覆了传统文化的健康概念和人们生活中的健康理念,而且让健康产业发展也步入了一个大思想指导下的大健康、大发展的大时代,中医药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复兴中华文明文化建设的核心作用,而且将全面影响大健康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包括健康文化、健康理念、健康管理、健康规划、健康政策等人文精神和制度体系的建设。
健康产业作为健康事业发展的市场化风向标逐渐活跃起来
 
1大健康概念的时代呼应
 
        我们常说: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健康究竟是什么?什么是大健康?大健康与哪些知识相关?
 
1.1健康概念很长时期内健康是一个关于人的身体问题的复杂概念、模糊概念,理论上有广义和狭义之说。

        一般来说,传统的也相对狭义的健康观是指“人无病即健康”;现代的也可以说是广义的健康观是整体的人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理念。因此,权威的健康解释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用以下两句话来概括:狭义的健康就是身体现在没有病;广义的健康就是身体不会生病,没有生病的环境!
 
1.2 大健康概念 可能现在也没有人能说清楚大健康的准确定义,因为它包括的内涵太深,外延太广,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复杂系统的相关性。

        现在权威的说法是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的理念。它追求的不仅是个体身体健康,还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提倡的不仅有科学的健康生活,更有正确的健康消费等。它的范畴涉及各类与健康相关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也涉及到各类组织为了满足社会的健康需求所采取的行动。因此,笔者认为大健康不是一种简单的理念,是多种理念的整合融合,它既有生活的常识,又有生存的理解;它既有理性的思维,又有哲学的思想;它既有感性的认识,又有实践的成果。它是社会的,更是人类的,它是发展的理念、需求的理念、消费的理念的总和。
 
1.3中医健康概念中医健康概念应该属于大健康概念的范畴,多与长寿相联系,因此,现代人讲健康生活,不讲中医不行,不讲养生保健不行。

        中医第一部专著《黄帝内经》第一篇就有如下记载: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过百半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养生保健博大精深。中医古籍中虽然没有健康的明确定义,但在《黄帝内经》等相关文献中记述与健康相关的知识却非常丰富和系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里所讲的“治未病”,包含“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等多重含义,体现了古人朴素的健康意识。另外,传统中医药非常重视“药食同源”理念,通过辨证施膳,做到治防并举、养疗结合,《黄帝内经》“治病必求其本”、“药以祛之,食以随之”、“人以五谷为本”等记载,提出了“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制原则。因此,“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学最早倡导健康保障、健康管理、健康维护以及预防疾病的健康新模式。因此,中医学的健康概念既简单又明了:健康就是吃的好,睡的香,四季养生,反应正常等。
 
2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2012年8月公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到2020年为止,主要健康及其相关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包括“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等目标。同时,该文件还强调,要以“预防为主”,实现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以公共政策、科技进步,着力解决长期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在此背景下,养老、慢性病等健康问题将受到广泛的关注,同时,日益恶化的环境状况对居民的身体健康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也提高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大健康概念、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2.1 人口老龄化加速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内燃机

        我国从上个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我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为74.83岁,人口的加速老龄化与寿命的延长将是大趋势。目前60岁以上人口接近2亿,2030年我国将迎来老龄化高峰,老龄人口将超过3亿,将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发展大健康产业,不仅可以提高人们体质和生活质量,而且可以让庞大的老龄人口变成扩大内需、推动发展的内燃机。
 
2.2大病重病病死率居高不下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3次全国死因调查显示,过去30年我国人群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由75.6/10万上升至91.24/10万,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肝癌、结直肠癌的死亡成明显上升趋势。因此,治理环境、大病救助、提高重病患者生活质量是驱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内在因素。
 
2.3人们对健康消费支出的意识增强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我国居民收入的提升为大健康产业发展奠定了购买力基础,国际发展经验显示当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时,进入典型的消费升级周期,非生活必需品消费将成为主流。2011年以来,我国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从2008年15780元增加到2014年29381元。伴随收入增加,居民医疗消费支出保持较高速增长,2011~2014年,城镇居民医疗保健类支出年均增长率为10.66%,高于居民消费性支出10.35%的增速,且近年来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14年医疗保健类支出增速为14.91%,大幅高于8.01%的消费性支出增速与8.98%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
 
2.4 市场需求是大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泵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确立了“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突出了大健康的发展理念。我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测算,2016年近3万亿,预计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总体规模将超过8万亿。其中大健康产业中10大热点的市场规模和前景分析如下:一是养老产业,目前规模超过2万亿,预计到2020年达3.4万亿;二是健康管理,目前规模30亿,市场潜在规模600亿;三是商业医保,市场空间很大,属朝阳产业,预计10年达1.8万亿;四是医疗美容,近些年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率,预计2019年达1100亿;五是在线医疗,2015年170亿,5年内将突破500亿;六是养生旅游,2015年交易规模400亿,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20%左右,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在1000亿左右;七是智慧医疗,2015年约为260亿,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在30%存在,到2020年有望达到1000亿;八是康复医疗,2015年约270亿,到2020年有望达到700亿左右,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九是医药电商,未来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达50%以上,到2020年预计超过1100亿;十是基因测序,基因测序飞速发展,预计2018年规模达117亿,年复合增长率为21.1%。可见,大健康产业的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期内市场需求必将成为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2.5 中医药事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引擎 大健康产业发展离不开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2010年6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成立大会上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刘延东副总理2014年元月十六日对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作的重要批示:“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规划指出,未来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重点任务主要有:一是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二是加快发展中医医疗服务;三是支持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四是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五是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六是积极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发展;七是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各项政策都将助力大健康产业的长足发展。这表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寄予了深切的希望!发展中医药产业,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
 
3 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
 
        2013年8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提出把健康产业作为国家支柱型战略产业。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提升到“有效扩大就业、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的层面,显示了大健康产业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位置。大健康产业也将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以大健康为主题的“健康保健时代”已经成为全球继蒸汽机引发“机械化时代”以及后来的“电气化时代”、“计算机时代”和“信息网络时代”之后的热点话题,尤其是中医药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必将颠覆未来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
 
3.1 以创新服务体系为重点的大健康产业

        随着人们生活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全方位地进入到了医学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层面,大健康产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机,传统观念认为,医院、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就是健康产业,实际上这些只是粗放的防病治病的医药产业,目前,以医院为主体的健康服务产业出现了重要的转折点,医院已经不再是健康服务的唯一保障,主要体现在健康服务体系和服务机制的创新发展。一是医疗健康机构智能化安全服务体系建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信息安全服务技术在医院管理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尤其是互联网技术能够提供实施智能安防,医疗机构和健康机构重要区域实施全天候监控服务自动化,因为安全是人们追求健康的前提;二是健康服务模式由传统粗放式向现代精细化全面转变,从专业医院到社区医疗所,大健康产业商业营运模式开始凸显,整个行业服务模式正在积极地从粗放式向精细化方式全面转变,主要体现在以崇尚人文关注关怀的健康服务道德风尚广泛形成;三是健康服务管理由过去封闭式向现代开放式全面转化,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大健康产业的各个环节,健康信息服务产业使健康管理实现了全面的开放,移动医疗、远程会诊使跨区域、跨国界健康管理成为现实,打破了传统的医疗服务管理模式,尤其是随着全国城市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未来信息化大健康管理服务市场前景更加广阔。
 
3.2 以创新技术成果为目标的大健康产业

        积极组织高起点大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积极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金融机构协作,培育形成大健康创新人才,着力突破大健康领域关键技术。一是生物医药技术成果是大健康产业最关注的投资目标,主要围绕健康、养老、养生、医疗、康体等大健康产业,通过云计算来集成不同地区的特定数据,并加以整合,运用大数据管理技术提高模型的效率,从而提高研发的速度,重点投向新药研发、疫苗、优质中药材和健康产品原料、中药、生物技术药、功能性保健品等研发。二是新型产业技术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快速转型,升级产业及产品形态会成为大健康产业重要的动力,为战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尤其是养老服务是未来最有前景的大健康产业之一,因养老产业并不是简单的修建养老场所,而是用新技术去提升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如穿戴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功能性产品,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3.3 以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为主体的大健康产业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设立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专门篇章,更明确了中医药的重点任务,同时在全篇多处提及中医药,将其融入健康中国建设各方面。预计到2020年,中医药产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一是中医药在大健康产业构建发展中将迎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的理念。它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人的生老病死,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自我健康管理,是在对生命全过程全面呵护的理念指导下提出来的。它追求的不仅是个体身体健康,还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提倡的不仅有科学的健康生活,更有正确的健康消费等。它的范畴涉及各类与健康相关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也涉及到各类组织为了满足社会的健康需求所采取的行动。发展大健康产业,归根结底就是要转变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即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一体化模式。国务院于2013年10月14日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健康服务业的指导文件,其中提出“2030年中医药服务将实现全覆盖”的目标,也将“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作为八大主要任务之一。尤其提出在健康产业领域,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从2015~2020年的8万亿元,增加到2030年的16万亿元,为中医药发展带来巨大空间。二是大中药生产企业现代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大中药产业是以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商业为枢纽、中药知识经济产业为动力的新型产业。除了药品,还包括中药保健品、食品、饮料、化妆品、日用品、食品添加剂、中药农药、中药兽药、中药饲料添加剂等。2014年中药生产企业达到3813家,中药工业总产值7302亿元。目前国内中药材市场年需求量在200万吨以上。随着GMP、GSP、GAP、GLP等规范的推广实施,中药企业的整体素质和行业秩序明显好转,现已形成“北有同仁堂,南有广药集团”的两大强势集团格局,太极集团、汇仁集团、天津天士力、成都地奥、长沙九芝堂等老字号企业和现代中药企业在不同的领域和区域各具实力。预计到2020年,我国中药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中药“重磅炸弹”达到5个,销售额过500亿元的中药企业达到3家。因此,以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为新业态的医疗、养生、保健、康体康养相结合的回归自然医学模式,必将为大健康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和重要保障。
 
 
 
 
 
 
 
 
 
 
 
 
 

上一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践行 “四化同步” 发展的要求重要的一环

下一篇:生物质能、材料的问世为农业生态产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