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2016 年 10 月 14 日,首批共 127 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名单公布,迈出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特色小镇的第一步。而此之前,“特色小镇”这个名词起始于浙江省,浙江省先于全国开展了特色小镇的建设。浙江省特色小镇的提出是在 2014 年,到 2015 年,随着《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工作正式展开。2015 年到 2016 年,浙江省陆续公布了两批共 79 个省级特色小镇名单,这两批省级特色小镇名单基本上代表了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全部类型与形式,也代表了国家范围内大部分的特色小镇的类型与形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特色小镇;规划;思考;浙江省
在浙江省 79 个省级特色小镇中,有一种类型的小镇尤其引人注目,即以创新、创业为主要特色的小镇。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有 12 个,占特色小镇总数的15.2%。这 12 个特色小镇以知识、信息、智慧作为最基本的发展要素,以科研空间、众创空间、互联网空间作为最主要的发展场所,以科技研发、企业孵化、互联网与大数据等作为最基本的产业,并且包含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交通、绿色休闲环境等。这 12 个特色小镇与全国同类型特色小镇相比发展较为先进、技术较为成熟,所以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其空间布局、产业布局、规划技术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表 1)。
表 1 浙江省 12 个省级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主要概况
2、创新创业驱动的特色小镇规划内涵解析
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中国兴起的乡镇工业建设不同,特色小镇建设是适应新时代我国新型信息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新要求,是在我国经济转型背景下产业园区发展的新的形式。创新创业型小镇是特色小镇的其中一种,以科技与软件研发、互联网与大数据、企业孵化与经营为主要特色,适度发展智慧健康、文化创意、参观旅游、商业服务等业态。通过对浙江省 12个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的调查,发现这些小镇与旅游度假、休闲养生、金融等特色小镇的特征有诸多不同之处,主要包括区位、内部空间布局、产业、活动人群、小镇空间等,对于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的规划必然以其特征为基础,从区位选择、土地空间布局、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空间设计等几个方面深入的分析。
3、创新创业驱动的特色小镇特征
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适应当代中国经济由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在国家“双创”发展的号召下,相应的政策倾斜使得这种类型的特色小镇的发展较好。
与偏重旅游、展览、金融、制造、经贸等类型的特色小镇不同,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偏重于科学技术研发、企业孵化、互联网智慧、大数据,其目的是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使得创新、众创与产业发展产生密切的联系,延长创新创业产业链,由此推动小镇经济的发展。总体来看,这种类型的特色小镇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3.1 小镇区位——一般位于大城市边缘的科技园或高新区内
通过对浙江省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的考察与资料查阅,发现大多数小镇都位于大城市边缘区的科技园(城)、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内部,附近一般有大学、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科技网络公司等智力密集空间 [2]。例如,西湖云栖小镇位于杭州市转塘科技经济园区,附近有浙江大学,未来将要建设西湖大学;梦想小镇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内,科技城内部有杭州电子研究所,杭州师范大学新校区等;富阳硅谷小镇位于杭州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内,附近有杭州公望环境科技公司、杭州巨锋科技公司、杭州可当科技公司等。
3.2 小镇特色——集“产、学、研”或是“产、学、创”为一镇
在浙江省 12 个创新创业型省级特色小镇中,无论图 1 梦想小镇核心区功能布局图是已经基本建设成型的,还是正在规划的,一般是将科研、教育、产业、生活布置于一镇,或者是创业、互联网、大数据、生活置于一镇,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例如,江干丁兰智慧小镇规划面积 2.5 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 1.3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由杭锅智慧产业园、智慧企业总部园、中小企业创新园三个智慧产业园构成,重点是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包括电商产业集聚中心和软件、互联网等信息服务业,还有部分文化、生活、商业配套设施;西湖云栖小镇的规划设想是通过几年的发展,聚集千余家云企业,涉及应用开发、游戏产业、互联网+金融产业、数据挖掘等企业,除此之外,云栖小镇不光规划了科研、创业、应用开发、互联网等功能,还有文化创意等设施;已经基本建设成型的余杭梦想小镇以青年创业、众创为主,创业人才的不断聚集与科创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梦想小镇成为了青年创客的天堂,在进行互联网 + 创业的同时,小镇内还有部分科研创新功能,同时配置有生活、居住、商业、休闲游憩设施。
可以看出,在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中,一般是以集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主,重点是发展智慧经济,结合周围优美的资源环境,发展旅游业。目前硅谷小镇已经“产、学、研”为一镇,或者是“产、学、创”为一镇,或者两者结合。“产、学、研”型特色小镇一般偏重于创新,以当前最新的科学技术,结合教育教学进行新产品、专利的研发[3],如江干丁兰智慧小镇、西湖云栖小镇、临安云制造小镇、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萧山信息港小镇等;“产、学、创”型特色小镇一般偏重于创业以及互联网产业,如余杭梦想小镇、桐乡乌镇互联网小镇、上虞 e 游小镇;还有两者结合的特色小镇,如富阳硅谷小镇、瓯海时尚智造小镇、余杭梦栖小镇(图 1)。
3.3 小镇产业——以科技研发、企业孵化、大数据等高新产业为主
通过对浙江省的 12 个创新创业型省级特色小镇的调研与资料收集,发现无论是已经建成的小镇,还是正在建设中的小镇,其支柱产业一般不是传统的制造业、轻工业、旅游业、商业,而是以科技研发、大数据、互联网等智力密集型的高新产业,并包含少部分的商业服务业与旅游业。例如,西湖云栖小镇坚持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以聚集和帮助在云上创业创新的企业和团队为目标,打造完整的云计算产业生态,涵盖 APP 开发、游戏、互联网金融产业、移动互联网产业、数据挖掘产业,除此之外,还不断完善餐饮、商业、金融业,建立“云咖啡”、“IT 茶馆”等信息交流平台;余杭梦想小镇重点发展互联网创业和天使基金两大产业门类,积极推动文化、旅游和产业功能的有机叠加,除此之外,保留一些历史遗迹与自然生态,以维持小镇内的景色,发展旅游业 [4];富阳硅谷小镇以光通信、信息技术、工业可以看出,在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中,一般是以集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主,重点是发展智慧经济,结合周围优美的资源环境,发展旅游业。目前硅谷小镇已经“产、学、研”为一镇,或者是“产、学、创”为一镇,入驻了包括浙大网新、中国智谷富阳园区、银湖创新中心在内的多家科技创新企业,正在培育同兴科技、多米广告、字节信息等企业;临安云制造小镇以智慧医疗、节能环保、物流交通智能装备等产业为主,主攻研发、创意设计等高端产业部门(图 2)。
目前的特色小镇建设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全国范围内兴起的乡镇企业建设很相似,都是以发展乡镇经济为目标,所不同的是产业的选择 [6]。很显然,上世纪 90年代兴起的轻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逐渐被淘汰,在信息化的 21 世纪,智力密集型的创新创业产业正在逐渐兴起。
3.4 小镇人群——以科技研发人员、青年创业者为主系
一般而言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有别其他以旅游、金融等为主的特色小镇,而创新创业型产业也有别于旅游业、金融业,具有高智力投资、较高的收入与产出、较高的附加值、运输简单等特点,很少受到当地风景、交通、金融的影响,当然当地的绿化环境、交通状况、金融状通过考察与调研,发现在 12 个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中,无论是正在建设的小镇还是已经建成的小镇内部,其人群一般主要以科技研发人员、青年创业者、外部观光游客为主(外部游客一般是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人群)[5]。如江干丁兰智慧小镇有科技型初创企业 997 家,有职工 4.9 万人,其中研发人员有 1.9 万人,占员工总数的 38.77%;余杭梦想小镇入驻创业项目 280 余个,创业人才 2195 名;临安云制造小镇计划三年内积聚科技型企业 500 家,创新创业群体 5000 人,另外年吸引旅游人次 40 万人以上; 滨江物联网小镇目前已落户上市公司 7 家,未来三件将引进智慧企业 100 家,集聚信息产业领域创新人才 2.5 万人,计划外来旅游参观人数30 万人;余杭梦栖小镇计划到 2017 年将集聚 3000 名创新设计人才,计划旅游参观人次 50 万人。
3.5 小镇空间——注重外观的设计与内部空间的共享及情感关照
对于小镇的空间的考察,主要是从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外部的小镇整体空间设计与建筑外观,其二是建筑内部的空间。通过考察与资料查阅,发现无论是已经建成的小镇还是已经规划好的小镇一般都注重小镇整体设计的优美与建筑外观的新奇,内部空间的共享与情感关照。例如:江干丁兰智慧小镇外部建筑与设计具有创意的色彩;余杭梦想小镇内的建筑样式很多,由12 个粮仓改造而成的建筑已经成为了“泛”大学生创业的办公场地,创客公寓引进了当前较为流行的“U+公寓”(图 3);富阳硅谷小镇具有优美的外部环境与建筑造型,内部空间的办公环境休闲轻松,各类“黑科技”产品充满了整个创客空间(图4)。
4、基于创新创业驱动的特色小镇规划思考
4.1 区位选择:应位于大城市边缘的智力密集度高的园区内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以城市空间作为基础,小镇的发展与城市的空间、功能布局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而言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有别其他以旅游、金融等为主的特色小镇,而创新创业型产业也有别于旅游业、金融业,具有高智力投资、较高的收入与产出、较高的附加值、运输简单等特点,很少受到当地风景、交通、金融的影响,当然当地的绿化环境、交通状况、金融状况也会对创新创业环境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大城市边缘的智力密集区域”事实上包括三个“关键性名词:大城市、边缘、智力密集区域。第一,一般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选址于大城市。例如浙江省 12个省级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中有 8 个位于杭州市,另外 4 个分别位于嘉兴市、绍兴市、温州市、湖州市,根据 2016 年中国最新的百强城市名单,杭州市综合排名是第 8,温州市是第 35,绍兴市第是 37,嘉兴市是第39,湖州市是第 75,除了湖州,另外的四个城市均是不折不扣的大城市。第二,一般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位于城市的边缘区域。科技园区及高新园区的区位选择决定了特色小镇的区位选择,城市的边缘区域地价低,适合科技园区、高新园区及特色小镇低容积率的开发。例如,在浙江省 12 个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中,除乌镇互联网小镇外,剩余十个均位于大城市的边缘区,乌镇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离嘉兴市较远,但是其自身实力实际上可以媲美嘉兴市的一个区。第三,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一般位于科技园区、高新园区等智力密集程度较高的区域,区域内一般有大学、科研院所、网络科技公司等智力密集空间。例如,在浙江省以创新创业为特色的 12 个省级特色小镇中,西湖云栖小镇、余杭梦想小镇、富阳硅谷小镇、临安云制造小镇、萧山信息港小镇位于科技园或者高新区内,其余特色小镇即使没有位于科技园、高新区内,但是其附近一般有大学、科研院所作为智力支撑。
4.2 土地布局:包括“产、学、研、创”,也应包含交通与各类设施
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是智慧与智能的小镇,是高新技术、智慧、人才等在空间上的聚集。与上个世纪 90年代传统的企业型乡镇不同,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不再强调工业的主导作用,而是强调科技、人才、智能的推动作用。故小镇的土地空间布局与传统的工业性乡镇有所不同。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内部不需要面积较大的一层厂房,不需要大规模的用地,相比传统工业园区节省了土地面积。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的研究与开发(R&D)在整个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产品只是技术与企业的输出,不再需要大量的交通运输。
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内部是技术与知识、资源的共享,这种共享在外向上体现是各种实体空间的共享。小镇内部不仅要考虑到技术与智慧的输出空间,还应考虑各类技术人员与创业者的日常生活需求空间,表现在土地的空间布局上是“产、学、研、创”功能与各种服务功能的相互融合。具体来说,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应包括创新创业产业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居住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广场与绿化用地等。以教育、研究与开发、生产企业三者为小镇的核心空间,以可以满足需求的各类服务设施、住宅与商业作为核心空间的辅助空间,最后优美的绿化环境、四通八达的交通设施将核心空间与辅助空间组织到一起,构成了以创新与创业为特色的小镇——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图5)。
4.3 设施配置:注意考虑科技研发人群与青年创业者的需求
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以科技研发、青年创业、互联网与大数据为主,在各种设施的配置上应考虑科技研发人群与青年创业者的需求。这两部分的人群一般由大学毕业生、硕(博)士、科技学者、专家等构成。这部分人群的行为特征、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一般会对小镇空间产生影响。他们的受教育程度高,高收入但同时压力较大,一般以青年为主。在设施配置上,应选择轻松、休闲的设施或者场所,注意设施的娱乐功能,配备高质量的居住环境与物质环境、工作环境等。考虑到青年创业者的需求,应考虑配置无线网络、球场等设施。
4.4 空间设计:强化内外部空间的可识别性与共享性
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的空间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外部空间的可识别性与共享性,二是内部空间的可识别性与共享性。
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小镇的整体空间设计体现了小镇的特色,体现了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与其他工业园区的不同,对于外界来说具有一定的可识别性。小镇的科技研发类、创业类、网络科技类的建筑,一般作为标志性建筑应布局在小镇内安静、环境优美的区域。小镇的整体空间设计应注意知识、资源、技术的共享性,虽然小镇内的企业有多家,但相互之间的合作以及资源、知识、信息的共享带来的只有共同的进步。小镇内部的科技研发空间、孵化空间、各类设施、休闲、居住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促进小镇的新技术(专利)以及企业的产生。小镇的外部空间设计还包括建筑单体的设计。传统的工业园区内部所用地面积最多的是厂房建筑,一到二层的厂房建筑造成了空间的浪费,同时外观单调。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内最多的是研发类、孵化类、互联网产业类建筑,这些建筑一般以高层为主,建筑外观的设计比较自由、现代、科技,以能充分激发创新创业人员的创意与思想,同时可以作为小镇的地标式建筑。
内部的空间设计,指的是建筑内部的空间设计,同样强调空间的可识别性与共享性。在一个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空间内,有创意与信任的空间,才能使得创新创业人员的思想更加活跃,更加利于创新创业的进行。同样,建筑内部的各类空间的设置应该更有利于想法、技术、资源的共享。除了可识别性与共享性,建筑内部的空间应该注重情感关照。大部分的工作人员是刚毕业的青年以及高级知识分子,生活压力大,为之提供相应的娱乐与交流的场所非常重要。
5、结论
全国范围内特色小镇的建设刚刚起步,规划技术尚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建设可以起到比较好的示范作用 [6]。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是我国“双创”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中比较好的类型,是我国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下小镇建设有益尝试。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创新创业特色小镇的考察与了解,可以初步分析出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的一些空间及社会特征。但是特色小镇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考虑的不仅只有各功能要素的空间配置,还有管理、投资、经营等方方面面。因此除了城乡规划学科以外,还需要其他学科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特色小镇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