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白银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白银市位于黄河中上游、 甘肃腹地,距甘肃省会兰州仅60 km,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境内 200 多公里的黄河沿线,有黄河石林、 黄河湿地、 四龙度假园区、 乡村农家乐、黄河大峡、 四龙剪金山、 玉兔岛等旅游资源,黄河风情、 黄土地貌、 田园风光、 民俗文化、 高科技农业交相辉映。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城镇居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农家乐休闲旅游迅速发展为新的休闲娱乐方式,成为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更好地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健康、规范地发展,从 2009 年开始,白银市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 市相关精神,以 “新农村、 新旅游、 新体验、 新风尚” 理念为指导,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着力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要素,全面推动农家乐休闲旅游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1 基本情况
与其他地区相比,白银市农家乐休闲旅游起步较晚,但随着建设的进行,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日趋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休闲方式日益丰富。目前农家乐休闲旅游框架体系已初具雏形,逐步形成了以黄河石林、 四龙农业示范园、 民乐村休闲垂钓等一批富有浓郁地方特色、 产业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
截止目前,全市共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经营户 30 户,其中会宁县 6 户,靖远县 6 户,景泰县 8 户,白银区6 户,平川区 6 户,以田园山庄、 萱盛园、 刘家大院等为主的 22户农家乐被评为市级农家乐示范户。
2 主要做法
2.1 领导重视,加强引导,确立休闲旅游发展战略
白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农家乐休闲农业工作建设,多次到有关乡镇考察调研,并召开相关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和指导全市农家乐休闲农业发展,制定文件,加强政策引导。专门指定市农牧局牵头负责,市旅游局配合,做好白银市农家乐休闲农业工作。组织农家乐示范户到外地考察,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先进的经营方式。坚持 “政府引导、 社会参与、 市场运作、 统一管理” 的工作方针,积极引导具有一定基础和特色的乡镇开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不断深化白银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格局,全力推进休闲农业发展。
2.2 以点带面,创新思维,不断提升休闲旅游新格局
白银市农牧局将整合相关资金,支持发展白银四龙、 水川,平川水泉、 宝积,会宁鸡儿嘴,靖远东湾、 乌兰,景泰龙湾、 五佛等农家乐,以景泰县、 白银区为重点,以民乐、 桦皮川两村为示范,以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为支撑,以地方特色民俗文化为亮点,确定 5 户市列农家乐重点示范户,每户由 3 家市属单位对口进行重点帮扶;抓住水川镇桦皮川村、 四龙镇民乐村今年被列为全区 “城乡一体化建设” 试点村这一有利契机,统筹建设,新建 30户农家乐,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同时,结合两村城乡一体化试点建设,对主要道路及巷道进行硬化,铺设上下水管道,完成两个文化广场及道路绿化工作,安装太阳能路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农家乐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2.3 抓培训,强素质,不断提升农家乐质量
由于农家乐经营户大部分为农民,普遍存在观念落后、 知识匮乏、 信息闭塞、 技能欠缺等问题,总体素质偏低。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尤其是农家乐经营业主的综合素质,白银市农牧局以农家乐经营户为主要对象,积极开展多层次、 多渠道、 多形式的农家乐培训,免费对农户进行政策法规、 烹饪技术、 卫生常识、 市场营销、 民俗风情、 礼仪习俗等方面的培训,并组织水川、四龙负责同志和农家乐经营户赴成都、 兰州、 皋兰什川、 金昌、
冶力关等地区进行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外地农家乐发展的先进经验,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
2.4 以奖代补,创新机制,加强资金投入
白银市政府对 2009 确定的四龙镇 5 户 “农家乐”重点扶持建设示范户,按照 “单位 + 农户” 模式,每户由 3 家市属单位对口帮扶,每个单位帮扶 2 万元,增强农民的信心,使农民从农家乐建设中切实得到实惠,累计拨付帮扶资金 14.1 万元,85 t 水泥、 5 万块砖和 200 株树苗。同时,对 2015 年水川镇桦皮川村、四龙镇民乐村新建的 30 户农家乐制定了相关奖励政策,5 月 1日前开业并通过验收的 “农家乐” 农户奖励 1.5 万元,五一后国庆前开业并通过验收的农户奖励 1 万元。另外,结合 2015 年全区妇女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对农家乐经营户给予 5 万元 / 户的贴息贷款。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行,激发了农民创办 “农家乐”的热情,推动了 “农家乐” 的发展。
2.5 强化管理,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健康发展
为使农家乐休闲旅游规范经营,当地以创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为契机,加强对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引导和规范管理。经营户必须有工商、 税务、 卫生部门的经营许可证、 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从业人员实行岗前培训,规范服务行为,并将有关管理制度公布上墙,公开接受游客监督。为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白银市参照兄弟县市的做法,积极开展星级经营户的评定活动,并对星级农家乐经营户给予一定的奖励,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保证农家乐休闲旅游在健康、序的轨道上发展。
2.6 抓整改,促规范
根据检查验收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规范提升农家乐的发展。一是督促农家乐经营户限期整改和完善经营管理、 安全经营、 环境卫生和乡土氛围等方面的软硬件设施,对验收中存在问题的农家乐示范户发放部分补助资金,待验收合格后再发余额。二是帮助农家乐经营户建立自律组织,增强农家乐经营户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 自我约束的机制,在四龙镇民乐村及水川镇桦皮川村等农家乐较集中的地区成立了农家乐协会。三是牢固树立 “安全就是效益” 的观念,落实责任制。根据农家乐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保障、 消防、 卫生、 治安等安全设施、 设备的有效性。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业主、 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2.7 加强宣传,以 “住在城里,吃在乡里” 为主题,积极开拓农家乐休闲旅游市场宣传促销是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树立一个地方对内、 对外的形象,扩大影响,培育市场,取得旅游最终效益的有效手段。
在宣传促销中,白银市做到整体策划,重点突出民风民俗、 农业观光和农村风情,在城区悬挂宣传标语 60 条,制作宣传广告牌 2 块、 乡村旅游宣传折页 2000 份,出动 2 辆旅游宣传车辆在市区进行广泛宣传,在白银区网站开设了乡村旅游宣传专栏,在甘肃省旅游网,市、区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上发布宣传信息 51 条,以 “住在城里,吃在乡里” 为主题,开展为其一个月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主题宣传活动,努力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存在问题
虽然白银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兄弟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资金投入紧缺
休闲农业投资大,单靠本级政府的财政投入远远不够,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选择观光旅游农业的突破项目,引导企业或个体前来投资兴建。但由于白银市发展观光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外知名度不够,前来投资的企业或个体尚未形成规模,导致白银市休闲观光工程兴建进程较慢。希望上级部门设立专项资金,对农家乐重点发展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行补助,对农家乐经营户给予一定补助, “扶上马,送一程”。
3.2 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农家乐休闲旅游整体规模不大
各景点各自为营,旅游各要素相互脱节,缺少相关的产品配套联动,旅游景点过于简单、 单调,农家乐服务项目单一。大多数 “农家乐” 还只是停留在提供简单餐饮和住宿的初级阶段,“几间房子,几张桌子,喝喝茶,打打牌” ,在经营特色、 服务质量上想思路、 动脑筋不够。可供游客参与的活动太少,产品吸引力不强,对传统乡村文化风俗的活动和项目开发挖掘不足, “吃得有余、 玩得不足”。
3.3 旅游服务环境有待改善
农家乐休闲旅游是窗口服务行业,但很多经营户服务意识不强,旅游服务方法传统,服务差距较大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市场意识不强,缺少对项目的精心包装、 策划与推介,市场辐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农家乐休闲旅游市场的发育、 发展,造成了许多经营户市场认知程度低,没能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农家乐旅游品牌。
3.4 旅游景区市场季节波动性较大
由于白银市现有资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淡、旺季反差明显。 旺季由于游客太过集中,带来设施容量、 环境容量上的压力;淡季游客稀少,造成大量资源和设施的闲置、 浪费,经济效益大幅度降低。应丰富旅游内涵,延伸旅游旺季。集思广益,针对白银市特色日光温室开展采摘、 观光、 购物等项目;同时对果园现有红富士等品种基础上,引进新品种、 新技术,采取不同品种成熟期衔接,延伸采摘旺季。
4 建议与对策
下一步白银市农牧局将根据白银市委、 市政府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丰富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坚持 “做全功能、 做好景区、 做响品牌、 做优服务、 做旺人气” 的工作思路,从特色上做文章、 下功夫,逐步形成 “田园体验游”、“生态观光游”、“宗教访古游” 等特色项目,以争取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为契机,以开拓市场、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重点,按照 “政府引导、 社会参与、 市场运作、 统一管理”的工作方针,在增加农家乐休闲旅游数量的同时不断提高质量,逐步扩大规模,努力实现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的新突破,将农家乐休闲旅游培植成为白银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科学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将休闲农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农村沼气、 乡村道路、 人畜饮水、 乡村清洁工程等支农项目,将 “农家乐”、“休闲度假农庄” 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协调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强农家乐休闲旅游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培训、 座谈会、 问卷调查和星级评定等形式,对农家乐经营户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依法规范经营,健康发展。 整合旅游资源,促进各景点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产生规模效应。一要把农家乐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将四龙剪金山、 水川北武当山、 斗姆宫等旅游资源结合起来,组合成线,以景点为依托,与农家乐旅游形成互补;通过与旅行社及其他县区相关部门衔接,开辟白银四龙乡村游 - 靖远法泉寺
一日游路线。
二要把 “农家乐” 活动与民俗民情、 农民文化展示相结合,将每年举办的剪金山民俗文化旅游节、 桦皮川村黄河农耕文化展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河战鼓” 等资源与农家乐旅游相结合,提高农家乐对游客的吸引力。
三是围绕农民风俗和农业观光两条主线,着力挖掘民俗文化、 土特产资源及农事参与活动,深化和拓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活动内容。 开发农家乐休闲旅游纪念产品,使游客能充分体验和感受农村的风情民俗和地方文化,全面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品位。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客源市场。与旅游部门合作,科学设计线路,优化产品组合,编印宣传手册,将旅游资源、 旅游产品通过网络宣传等形式,加大对项目的宣传推荐力度,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知名度。 对特色鲜明、 服务规范、 条件成熟的农家乐休闲旅游,要加强策划包装,积极开展对外宣传促销,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广泛吸引游客。 五是抓生态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