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全球工业在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三个发展阶段后,目前正步入第四个发展阶段——智慧化,即以信息物理系统(CPS)带动的第四次革命。

   
        一、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1、国外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
  金融危机以来,在寻求危机解决方案的过程中,美、德、日等国政府和相关专业人士纷纷提出通过发展智能制造来重振制造业。2011年6月,美国正式启动包括工业机器人在内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2012年2月又出台“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提出通过加强研究和试验税收减免、扩大和优化政府投资、建设智能制造技术平台以加快智能制造的技术创新,2012年设立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并先后设立增材制造创新研究院和数字化制造与设计创新研究院。德国通过政府、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和各州政府合作投资于数控机床、制造和工程自动化行业应用制造研究,于2013年正式实施以智能制造为主体的“工业4.0”战略,巩固其制造业领先地位。日本提出通过加快发展协同式机器人、无人化工厂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2、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据有关机构测算,智能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已从2010年的3000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1万亿元,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预测,2022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收入有望超过3万亿元。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当前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期,大部分企业处于研发阶段,仅有一小部分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看,大部分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率低于10%。


  二、中国智能制造产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中国的智能制造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6)》指出:中国的智能制造产业面临的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业规模小,企业小、散、弱等问题亟待解决。和德美不同,中国发展智能制造必须解决布局工业4.0、推广工业3.0、补课工业2.0并联推进的问题,不少中小企业对“智能制造从何做起”甚为迷茫。因此,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

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现状,智能制造产业面临问题,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挑战
 
  目前我国智能装备难以满足制造业发展的需求。关键技术自给率低,主要体现在缺乏先进的传感器等基础部件,精密测量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化嵌入式软件等先进技术对外依赖度高。我国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大型石化装备、汽车制造关键设备、核电等重大工程的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及先进集约化农业装备严重依赖进口。

  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这些是目前中国智能制造产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